2)第五百九十三章 狗大户_电子重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光刻机生产商,尼康和佳能本身就有强大的相机工业。而阿斯麦本身虽然不产相机。但它的镜头却都是来自卡尔蔡司,至于说卡尔蔡司是干嘛的,恐怕就不用多说了。

  何以这些光刻机厂商背后,都或明或暗的有相机厂商的影子?甚至干脆就是相机厂商赤膊上阵。直接兼职做了光刻机的工作?

  说白了,还是商业规律使然。

  早期的光刻机,加工精度不高。一般的光学企业都能做的了。说起来用的技术,水平大致与相机镜头倒也差不太多。

  顶多就是磨床的参数有所修改。以便适应不同光学玻璃材料的加工过程。但加工精度上的要求,并没有超越相机镜头的水平。

  但随着光刻机技术的提高。加工精度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,也越来越复杂。投入的研发资金,这时候就逐渐占据了光刻机成本的大头。

  这个时候专门造光刻机的企业,就要把研发成本均摊到产品成本之中,以至于产品成本急剧上升。

  但相机工业发达的企业,却可以将开发光刻机时使用的技术,用来改进相机的水平。这样光刻机需要分担的研发成本,就大大下降了。

  比如说同样研发高精度的研磨机,涉及到研磨剂、研磨料、抛光、镀膜等技术,这些技术光刻机能用,相机镜头同样能用。

  而过些年,人们对相机技术的要求提高,这个高精度的研磨机也能用到镜片制造当中去了。

  这一来二去,有相机工业支持的企业,光刻机成本自然比纯光刻机企业下降的厉害。而另一边由于有开发光刻机产生的优秀技术,这些企业在相机技术上也突飞猛进,在相机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利润。

  这样的循环一旦形成,自然就是为技术升级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平台。

  而那些没有相机工业支持的厂家,则只有放弃光刻机市场这一条路可走。

  所以说收购一家相机企业,这看似和光刻机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为,却是保证光刻机技术发展的关键。

  而作为国内顶尖的光学企业,也只有江光总厂有这个底气,有这个底蕴,能够在国内市场和欧美日相机企业掰掰手腕了。

 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,江光总厂将是泛翰集团不惜代价也要拿下的企业。更别说江光总厂的业绩提升,将会带动光学材料和石英材料领域的科研投入增长,进而对中国电子产业基础产生的夯实效果。

  很多时候大企业看起来明明做了一件亏钱的、或者收益不明显的事情,被称之为战略布局这一类的操作,基本上都是这般用意。

  类似的有当年起点推动网络作家加入作协,好多人看来是去跪舔传统文学圈子的事情。但是翻过篇来看,这不也是提高了社会对网络文学的认可度。进而让更多人投入到网络作家的行列中来。作为当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