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情_电子重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投资七个亿的科研院所,这在1995年的中国即使不说是绝对的头一份,也肯定是国人中的头一份了。

  尤其是在帝都这么个地方,泛翰研究院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。不说它的待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,只说它每年都有去美国的指标,对于削尖了脑袋正在往国外跑的高科技人才来说,那就是无与伦比的优厚条件了。

  为了能出国,这时候的国人实在是能做出太多的牺牲了。抛妻弃子且不说,各种各样的脑筋早都动了一遍。周硕也是从这个年代过来的,当初看葛优和徐帆主演的《大撒把》,那也是颇有感触。如今的泛翰研究所可是有正儿八经的工作出国名额,不比先跑到南太平洋的小岛国捡十年鸟粪,靠谱的多了?

  梦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工作人员,那个不是有着七大姑八大姨的。涂岸北只是稍微漏了点口风,这个消息几乎就是以光速迅速的传遍了帝都城。

  四九城里早就已经过惯了苦日子的科研工作者们顿时就沸腾了!

  有的是冲着出国指标去的,堂堂帝都邮电大学的高材生不要工资也要先进来工作。有的则是冲着科研环境来的,贝聿铭先生的作品那还差的了?如果天天在如同卢浮宫一样的环境里工作,那是多美啊!虽然大家都是理科僧,但也不能拦着不让人有浪漫追求啊!更有的则是被七个亿的投资吸引来的。

  虽然泛翰研究所会涉及到集成电路设计、网络、软件和纳米测量以及液晶显示这么多的方向,但架不住人财大气粗啊!除去建筑开支,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室设备采购的资金。至少要有四个亿。即使是二十年后,在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里。这样的投资力度也能排的上号了。

  可以说十年内,国家在单一方向的实验室上。都不会投入这么大的资金了。

  尤其是泛翰研究所投资建设的纳米测量和液晶显示这两个实验室,更是资金倾斜的方向。不仅有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做学科带头人,各种想都不敢想的研究设备,人员待遇也不用提,只说这个研究方向就要救了不知龗道多少人的职业生命。若是按照历史发展,恐怕要再过十年纳米光栅的研究才会在产业升级的压力下,被国家迫不及待的提出来。

  但那个时候,这一批的研究人员早就已经技荒于废了。本来应该生产一代、研制一代、预研一代、探索一代的科研体系,结果就在预研这里卡了壳。整个产业升级要么依靠国外。要么就得被迫全国为九十年代的科技投入低潮买单。

  后世历史里,单半导体工业来说,就是走了依靠国外的路。结果自不必说,被卡脖子、各种歧视也就罢了,由此造成的科研力龗量全军覆没真是说起来就满嘴苦涩。魔都微电子的光刻机名义上是国产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