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喀秋莎_抗日之浩然正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人团聚的日子也绝不会遥远。

  国军不但给了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,也给了他们最好的优待,餐餐大鱼大肉米饭管够,而且还给他们换了新棉衣呢。

  一群收拾得干干净净、油光满面的苏联士兵开始在外嘚瑟,拍着圆鼓鼓的肚子、掀开军装显摆他们的新棉衣,还不断地招手示意过来。

  慌了神的岛军开始抠响了堡垒里的轻重机枪,他们马上躲进了掩体。

  大喇叭里开始传来了优美的旋律,紧接着苏联俘虏开始哼唱,声音由弱到强,最后竟然汇集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合唱。

 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,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;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,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。

 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,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。

 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,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;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,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。

 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,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。

 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,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;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,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。

  ……

  这首歌歌名叫《喀秋莎》,描绘的是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,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。

  饱含少女纯情的歌声,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,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、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将士们,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,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,一度成为战场上苏军士兵的慰藉。

  此情此景,再来一首带着浓郁乡情的《喀秋莎》,对苏军士兵心灵上的冲击是无以言喻的,思乡之情泛滥成灾势不可挡。

  防线上的苏联士兵开始不自觉地走出了工事、堡垒,跟着喇叭的旋律低声唱响这支在他们心里埋藏已久的歌谣:

 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,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。

 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,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;勇敢战斗保卫祖国,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。

 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,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。

 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,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;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,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。

 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,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。

  ……

  歌声结束之时,许多人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。

  这种局面是岛军始料未及的,一时间完全蒙了,下面的军官根本不敢擅作主张采取镇压的手段,稍有不慎就会遭致哗变,这个责任谁都承担不起,只能层层上报等候通知。

  事实上,即便是霸县的总指挥五十二军司令官细川中康也是措手无策,霸县防线上苏军的数量大大多于岛军,一旦他们丧失了战斗意志,坦克没有人开,堡垒里、防线上的机枪、大炮也完全成了摆设,这对岛军来说绝对是灾难。

  时间不等人,再难也得拿出一个方案,权衡再三,细川中康决定抽调一半的岛军士兵进入工事督战,配合德国军官对苏军进行强力管制,原则上以疏导为主,但对于一心投降的软弱分子也绝不能手软,该杀的杀该毙的毙,总之不能让这些士兵扰乱了军心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